其他
形式主义当休矣!
阅读本文之前,请您先点击上面蓝字“追梦教师袁建国”,再点击“关注”,并介绍您亲朋好友和同事。这样,每天我们都会收到撞击灵魂的精神盛宴,得到高境界的精神陪伴,在幸福快乐之中享受每一天。
说明:因本人近年来到十多个省市的近百所学校游学交流,对各地的学校状态都有所了解,文中所列种种形式主义现象,并不是指具体的一地一校,请勿对号入座。
中央三令五申破除“四风”,各级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文件,为什么形式主义之风仍然盛行?我想主要是这样几个原因:一是有关部门的形式主义思想仍没有根除,做事依然追求大场面、大气派,喜欢把一些“多少人参加”之类没用的数字放进汇报材料当中,根本不考虑“该不该参加”“如何参加”“效果怎样”等实际问题。二是有的部门机构臃肿,人浮于事;在其位就得谋其政,部门无事可做,去学校检查便成了常规工作。车接车送,前呼后拥,既体面又场面,写总结的时候也能够作为”业绩“素材,何乐而不为?三是学校内部。有的校长只是疲于应付,不能“借势“借力””创造性开展工作。有的校长抓表面工作力度很大,在学校内涵发展上却“无知”或者“无力”。有的校长、一线教师只是凭借所谓“经验”管理学校、从事教学,不读书,不学习,不反思,不创新,不能扑下身子来搞研究。针对种种形式主义问题,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各级行政部门我就不多说了,中央和地方正在加大力度整治,也见到了一些效果。我主要说说学校内部。作为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,应该做到以下几点:一是利用“形式”打造品牌。有的时候,上级的一些检查和评比是非常有必要的。作为学校管理者,应该认真学习和梳理有关文件,做好顶层设计,将其融进日常管理之中。如此一来,还用得着”缺啥补啥“之类的临时抱佛脚吗?如此操作,年复一年地做下去,学校还愁没有品牌吗?校园文化亦是如此,不能靠”寻章摘句“”东拼西凑“,而应该在深入挖掘学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升华,并得到全体师生员工的高度认同。也不能只把他放到墙上”供起来“,而应该让其渗透到学校工作的细支末梢,深入到全体师生的心灵深处。学校举办各项活动,不要只将目光盯着奖状和表扬,而应该让学生通过活动得到锻炼,受到教育。如此一来,无论输赢,学生都会深受教益;不管成败,教师都能享受幸福。这样,”形式“就有了丰富内涵,也就不再是”形式主义“了。二是基于“问题”讲究实效。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,对教育都应该多一些冷静的观察和深度的思考。冷静观察,就会发现工作中的问题;深度思考,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以备课为例,我曾做过许多尝试。十几年前,我在乡镇中学当校长,为了杜绝备课抄袭,提高备课质量,我采用了”活页备课“。老师们在活页纸上写备课。如果备课被评为优秀,那以后再上这一课的时候可以不再重新备课,有新思路可以写在活页纸上,填入活页夹中。这样,老师们的积极性提高了,备课质量也有了保障,而且还节约了不少时间。后来调到一个小学当校长,我又尝试了”博客备课“。老师们在个人博客上备课,这样,每位老师的备课从进度到内容都是公开的。因为公开,谁都想让自己的备课出彩。老师们学习和评析更加容易了,随便一个空闲时间,打开博客就能看到任何一位老师的备课。学校检查听课也更真实了,先看老师的备课,再进入课堂听课,两相对照,一目了然。总之,这样基于问题的尝试,实效性更强。三是通过“研究”寻求突破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,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。”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”借势“”借力“,还能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乐趣,让我们感受职业的幸福。做课题是一种研究,但研究绝不限于做课题。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某种困惑,然后通过查阅资料,请教同行,找到某些解决的办法,再付诸实施;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,最后形成一定的资料,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研究。如果我们能够从研究的视角看待工作,以研究的姿态投入其中,那上级的各种检查就会变成我们的资源,学校文化也不再是一纸空文,备课和作业将变得更有实效,我们的工作将会获得一个又一个突破,我们也会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。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:“今日的中国校园,是明日的中国社会。”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就必须扎扎实实做好教育。而要扎扎实实做好教育,就必须力戒形式主义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END
你若喜欢,点个好看
长
按
解
锁
关注我们
获得更多精彩内容